<2010.08.26 淡蘭古道>
這幾天的台北終於出現難得的藍天白雲,氣溫也不再那麼悶熱,下午想找個台北近郊的步道走一遭。想起前幾天路過石碇,瞧見的淡蘭古道,這條由106縣道與其支線為起點的步道,通往石碇老街,估計應該走個40min可以走完,於是馬上動身,免的又錯過台北的藍天。
古道路線是由臺北的艋舺經古亭村,經過觀音嶺腳至深坑街,在經楓子林出口石碇街,穿越烏塗崛嶺,涉灣潭渡經鶯仔瀨、石槽坑、四堵寮到達金面頭分水崙下領,經由礁溪街入噶瑪蘭城(今宜蘭)。
同治年間,樟腦與茶的出口貿易才剛開始,同時也影響台灣本身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,以楓子林、石碇兩地來說,社會經濟不再是以種植水稻為主,取而代之的是茶葉與樟腦,生產茶葉須要有人從事採茶、製茶、茶師及包裝,生產樟腦也一樣。因此,古道便成為運送此類經濟作物的主要交通幹線,通行的大多是挑夫和商旅。
茶與樟腦的生產,使古道成為重要經濟路線,在這樣的路線規劃下,楓子林及石碇便成為艋舺來往噶瑪蘭間中途重要街庄,也因淡蘭古道經過石碇而帶來石碇西街一帶的繁榮 。
古道入口處旁為當地農會所成立的一家提供泡茶聊天的餐廳。今天是平常日,所以只有稀稀落落的遊客前來。這讓我更能好好體會古道的氣息,一邊走一邊揣想當時往來走在這條道路上的心情。
過了餐廳可預見醒目的紅色吊橋,此吊橋重建仍富有舊時的外型,讓我駐足觀賞許久。
在橋面上可以看見北宜公路高架段的建築。
步道沿著石碇溪而行。
淡蘭吊橋的美麗全景。
步道設有眾多的座椅提供休憩用。
今天選這條古道的原因,除了距離短外,沿途不但有樹林庇蔭,還有北宜高速公路幫你擋太陽。
途中會經過外按橋旁,有道路可以切回106乙線道。
另一處面積更大的休憩平台。
由此開始,步道從石頭轉為泥土碎石路面。
走到步道的賞魚區。從吊橋上,可以看到豐富的魚群優遊自在的覓食。這也都要歸功禁釣的法令宣導才有此眼前的情景可以供觀賞。
溪水潔淨可以輕易看到魚群,比起小時候陪著父親來這邊垂釣,要好上許多。台灣還是有許多自然生態,是隨著國人公德心的提升,以及政府的維護,慢慢的逐漸變好,令我覺得感動。
另外一處的賞魚區,再次讓我停下腳步。發現平常日出來走動的好處就是可以靜靜的欣賞這些美景,沒有其他人干擾。一路上只有一對中年夫妻,離我不遠處。我想她們應該都退休了吧,否則這時候怎會有人出來這邊走動,只有我這小子忙裡偷閒。
看到北宜高架延伸到底的房子後,差不多石碇老街也快到了。
步道最後銜接石碇東街,續行,可以走到石碇老街。我在便利商店,買了兩個肉包,坐在馬路旁的石椅上,邊吃著肉包,邊欣賞石碇溪邊的美景,好久沒有感受到生活竟然是可以這麼的緩慢,我的心情好開心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