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要前往好望角了,雖然外頭大熱天,卻掩蓋不住我心中的悸動.驅車快速往北二高南下行進,在後龍交流道下,轉台六線續行,靠近西濱公路會遇到下圖的交叉入口.這正是我熟悉的路口,有ㄧ年半的時間我每天在這條台六線早晚跑三千公尺.
這個路口左側有條通往山上的小路,就是我曾經呆了一年八個月的海巡大隊部.橋墩就是西濱公路跨越後龍溪的橋段.我選擇不上西濱公路,繼續直走往龍港的方向前進.
接著右轉,已經可以看到台鐵龍港站的天橋了.通過涵洞,這裡有個小村落.聽父親說,很久很久以前, 後龍這一帶的港口是很發達的,在我在這邊當兵的時候,早就已經沒落到現在了.
村落只容許一輛車通過的馬路寬度,可見這邊真是人煙稀少.沒多久就可以看到這個小港口-龍港了.
遠方的橋就是西濱公路跨越後龍溪的部份,從前當兵的時候,晚上站哨時,都可以遠眺後龍溪橋上火車往來奔馳,尤其在寒冷的冬天,看著火車的燈光跨越後龍溪,就覺得心好溫暖好溫暖,因為火車一定會到達台北,當時的我每次看到這景象,就好想台北的家.現在想起來真的感觸良多.
這是位於龍港一旁的軍營,也是以前海巡的中隊部據點,沒想到已經人去樓空荒廢掉了.
門口旁的信箱,顯示出還是當時團管部隸屬的海巡大隊的編制,看來海巡署ㄧ成立,這邊就已經棄守了.
站上崗哨體會一下以前的感受.
從刺網的縫隙走進去瞧一瞧,裡頭都是老樹落葉,雜草叢身,有些悽涼,要不是我曾經來過這裡,不然還不敢走進來哩.
昔日的旗桿,以及中隊部的主建築物.
這一旁牆上塗有彩繪的建築物,應該是當時的宿舍吧,年代久遠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.
老樹扭曲的樹枝,讓人覺得有股詭異的氣氛存在.
從龍港往西濱路過龍港站,我索性順便走一遭.這是個無人看守的台鐵小站.跟其他台鐵的小站比起來,他擁有的外型算是現代化,卻比不上像是白沙屯的小站一般雖然有古樸的日式造型,卻還是有站長看守,可見龍港這邊真的是人煙稀少.以前當兵的時候往返通宵洽公,若是火車列車長沒發現你上車,經常可以做不用錢的火車,因為就算在通霄附近下車也是有辦法不用經過月台出站的方法.海線火車因為當地原本人就不多,台鐵的管理會比較鬆散.
從龍港車站離開經過涵洞,順著鐵軌旁的小路繼續往南走,可以通往西湖大僑下面.從橋的一旁小路上來剛剛好可以接上西濱高架橋.這張是從橋上拍的.
過了西湖大僑,我發現遠方的小山丘,猜是好望角離我不遠了.因為我選擇過了涵洞靠近鐵路旁小路走,可以更貼近位於海邊的風車.因此錯過了真正通往好望角的道路,
這次請君扮演"有故事的女人"
位於風車旁的海巡班哨.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灣瓦哨.
在這條靠近鐵軌的小路上,無意中發現知名的貝殼化石.ㄧ直聽聞附近有貝殼塚,沒想到被我路過發現,沒多久也有遊客在這停留.這裡雖然很荒涼,但是馬路上的腳踏車跟汽車倒是絡繹不絕,我已經能感受到好忘角的魅力了.
這一段海岸線風車相當密集,藍天搭配風車,相當具有美感.
終於讓我找到好望角囉,從西湖大橋下來不用穿過涵洞,直接續行經過ㄧ個小村落就可以抵達了.
我和君在距離停車場最近的地方就和風車合照一張.
這個風車豎立在停車場中,近看才深刻感覺他的壯觀
從好望角向北眺望,可以看到沿海的風車以及遠方的後龍鎮.真的很美,難怪吸引好多人慕名前來.
從瞭望台上往下還有ㄧ段階梯可以通往另ㄧ個平台更貼近海岸線的視角.
我與君在瞭望台上留念.
從剛剛提到的平台往瞭望台上望去.
來到這裡,可以體會到風力發電帶給人們心中無限的感動.以前高中時候,電子學的老師還說台灣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不發達,無法像國外ㄧ般普及,二十年後,事實證明台灣不僅有風力發電,連海岸線的路燈都是太陽能發電的,而且還帶來更多無形的觀光資源.